中国曾被誉为“自行车王国”。曾经每日上下班时,骑自行车的人拥满整条马路,形成蔚为壮观的车海。它也是很长一段时间里,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最常出现的画面。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一段与自行车有关的回忆。它不仅是一种便利、经济的交通工具,也是国家日用民生和社会风尚的一个缩影。
国产自行车大事记
19世纪六七十年代
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,数量寥寥且都是进口;骑自行车的,多是在华的外国人或者是家境较好的中国人。
1911年
上海邮政局从英国购入100 辆自行车,用其投递邮件。这标志着自行车在中国作为实用代步工具,逐渐向大众普及。当时的产品主要来自英国、日本和德国。
20 世纪一二十年代之后
上海、天津两地开始少量仿制生产自行车零件,再利用进口部件,组装整车贴牌销售,如同昌车行的飞马牌、飞鹰牌,得利车行的五旗牌、红狮牌等。
1949 年之前
中国的自行车在都是小型工厂和作坊式制造,技术落后,设备简陋,手工操作占七成以上,生产规模小。
1958 年
在合并了267 个小厂小社、手工作坊的基础上,上海自行车三厂成立。
1958年至今
永久、飞鸽和凤凰成为中国人心中最知名的国产自行车品牌。
其中永久牌和凤凰牌均产自上海,成为几代中国人共同的时代印记。
昌和制作所(上海自行车厂前身)
同昌车行在当时报纸上推出的产品广告
凤凰牌自行车
1958年
上海铁床车具生产合作社、中华五金医疗器械生产合作社和同昌车行制造厂、亚美钢圈厂、商顺隆电镀厂、金山铁工厂等18家中心厂以及部分小厂共267家厂合并组成上海自行车三厂,生产凤凰牌自行车。
1964年
成功制造永久、凤凰牌PA14型高级平车,分别试制200辆。
同年
同年,上海自行车三厂小批量试制凤凰牌52型26英寸轻便车。同年起,上海自行车三厂设计和制造成功并大量生产凤凰牌91型载重车。
1965年
因镍和鞍座原料牛皮匮乏,改用其他原料,改为PA13型,扩大生产。
1965年
上海自行车三厂设计生产凤凰牌16英寸BZ01型避震小轮车。
1970年
1970年,上海自行车三厂试制成功凤凰PA18型自行车。
1971年
上海自行车厂生产永久牌PA17型自行车。产品均装有全链罩,镀铬衣架和单支撑,转铃和拉杆式轮缘闸,用罩光漆。凤凰牌自行车首次用立凤商标。
70年代
大街小巷,“凤凰”牌自行车随处可见。 “凤凰”被人们视为吉祥和高贵的象征,甚至成为姑娘出嫁时一份很有“面子”的嫁妆。
1988年
上海自行车三厂还试制成功凤凰牌YM821型16英寸车。
1989年
上海自行车三厂设计凤凰26英寸YE870型12速山地车和24英寸YE850型12速山地车,出口至8个国家、地区。
至1990年,出口凤凰自行车1325万辆,创汇5.5亿美元,年均出口量占全国自行车出口量的60%。自行车出口总量和创汇额均占全国同行业首位。
清末自行车照片
商标设计
凤凰牌自行车的品牌LOGO起源于一九五八年五月成立的上海自行车三厂,并于六月在《解放日报》、《文汇报》上刊登了征求牌名商标的广告启事。其中一位名叫周柏人的“凤凰”图案设计者,用手势和文字道出了“凤凰”的内涵:“凤凰好,飞翔轻快,是民间吉祥之物,受人民喜欢”,该设计获得了90%以上员工的赞同。从此,“凤凰”自行车商标于1959年1月1日依法注册,当年1月份,克服了设计和装备上的重重困难,终于完成了“凤凰”平车的准备工作。2月份,1000辆小批试制的“凤凰”车顺利下线。自此,凤凰自行车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,以傲人的身姿展现“凤凰”品牌的独特魅力。
凤凰牌自行车外贸版产品说明书
力争塑造“幸福的都市生活”品牌形象
凤凰标从最早的黑白单色,到现在大家最熟悉的五色中英凤凰标,作为凤凰自行车最具代表性的标志,凤凰标的演变映射着凤凰自行车不断发展、不断前进的历程。 之后,飞凤、立凤图案先后成为凤凰标识。飞凤标识应用于国际市场,享有较广的知名度,在近九十个国家和地区注册。立凤创建于六十年代,广泛应用于国内市场,现在的五彩凤凰标基本成型。 2013年,凤凰统一并规范标识应用,为其进一步翱翔国内外奠定了企业形象标准。正式的凤凰标包含了五色立凤图案、中文名称“凤凰”、英文名称“PHOENIX”以及凤凰自行车的品牌广告语“一路相随·一生相伴”。
凤凰牌自行车商标
经典产品
凤凰牌PA14型高级平车,于1964年试制200辆。车架、前叉和链条等主要部件用高强度低合金锰钢,用镀镍工艺和6种色漆品种,整车重量、骑行轻快、构件强度、档碗耐磨性、电镀和油漆质量,成车装饰和轮胎性能等10项指标,全面提高了凤凰牌自行车质量和市场信誉。1965年,因镍和鞍座原料牛皮匮乏,改用其他原料,改为PA13型,扩大生产。
凤凰牌PA14型28寸自行车
凤凰牌自行车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回忆,看完这篇文章,相信你对凤凰牌自行车已经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。其实,不仅是自行车,像胶片相机,《良友》画报等等,都承载着我们深刻的回忆,承载着过去的文化与历史,对于它们,我们应该铭记在心。